武汉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 杨珺
都说衰老是世间最公平的事情
但,我们总期许
在衰老的路上慢一点、再慢一点
著名歌手贾斯汀.比伯在个人纪录片《Seasons》中透露
曾因患莱姆病以及对成瘾物品的滥用
身心健康均遭受重创
在接受康复治疗的过程中
除了常规使用药物外
还花重金购置了胶囊型微高压氧舱
每天进行“氧疗”
高压氧真的有“减龄”奇效吗
我们来听听专家怎么说吧
什么是高压氧疗法?
高压氧疗法(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, HBOT)并不是新兴事物,它早在上世纪初就已经用于治疗潜水病和一氧化碳中毒等问题。
那么,什么是高压氧呢?简单来说,就是通过一个特殊的高压氧舱,向身体提供高浓度的氧气,进而治疗缺氧性疾病或相关疾病。武汉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杨珺介绍,平时我们吸入的氧气浓度大约是21%,而在高压氧舱中,这个浓度可以提高数倍,甚至达到100%,这种高浓度的氧气通过血液迅速输送到全身各处,帮助身体加速自我修复和恢复。

衰老是一个不可逆的生理过程,然而,科学的进步为抗衰逆老提供了希望。端粒损伤和细胞衰老是衰老的重要标志。2020年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(TAU)的研究表明持续进行高压氧治疗能将免疫细胞端粒的长度延长38%,同时使衰老细胞占比下降11%-37%。2021年,该研究团队又进行了一项前瞻性临床试验在《Aging》期刊发文,表示高压氧可以显著调节皮肤衰老的病理生理过程。通过对健康老年人进行三个月的高压氧治疗,选取部分皮肤进行活检对比高压氧治疗前后的皮肤状态,发现该疗法能够减少皮肤中衰老细胞的数量,促进血管生成,并改善皮肤中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的组织结构。但该研究的局限性显而易见,仅13名平均年龄68.07岁的正常老年男性受试者顺利完成研究,样本量太小。但这却是人类第一次拿出组织学层面金标准的结果,在高压氧疗法抗衰研究中具有“里程碑式”的意义。因此,高压氧号称“红毯修护”的功效有一定的科学依据。

高压氧治疗是如何抗衰老的呢
1、促进细胞修复与再生
衰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细胞损伤的累积。由于每天暴露在紫外线、污染、压力等各种因素下,体内的细胞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。高压氧疗法能够有效增加组织中的氧气浓度,为细胞提供充足的“燃料”,促进它们的修复与再生。
尤其是在皮肤层面,氧气能够促进胶原蛋白的生成,增强皮肤弹性,减少皱纹的产生。
2、清除自由基,延缓衰老进程
自由基是身体衰老的“罪魁祸首”之一,它会攻击健康的细胞,导致细胞老化甚至死亡。高压氧疗法有助于增强体内抗氧化酶的活性,清除自由基,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的伤害,延缓皮肤老化。
3、激活干细胞,重焕青春活力
干细胞是我们身体的“维修工人”,能够分化为各种类型的细胞,修复受损组织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干细胞的活性会逐渐减弱,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也随之下降。而高压氧疗法可以刺激干细胞的活化,增加其数量和修复能力。
4、改善微循环,增强新陈代谢
随着年龄增长,人体血液循环效率会降低,尤其是皮肤、四肢等末梢部位,容易出现微循环不良的情况。高压氧疗法通过提升氧气供应,能够改善微循环,增强新陈代谢,为身体带来更多的能量,有效排除体内毒素,减少水肿,保持良好的体态和健康的肤色。

高压氧疗法适合哪些人
1、有助于心脑血管疾病
长期慢性缺氧是心脑血管患者发病原因之一,通过定期吸氧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或减轻心血管疾病的发生。另外通过高压氧和药物结合的早期康复治疗,对昏迷患者能够促醒的效果。
2、有助于神经性耳聋/耳鸣的恢复
大量临床实践证明,在耳聋与耳鸣发病的24—48小时内,通过高压氧治疗结合常规治疗,对耳聋、耳鸣疗效、治愈率均有明显提高。
3、有助于缓解疲劳
上班族们工作辛苦,时常感觉疲劳、乏力、头昏等症状,高压氧可明显改善体力不足、头晕等情况,恢复精神状态,缓解工作压力,提高工作效率。
4、有助于缓解“考试综合征”
学生族们学习压力大,大脑供氧不足,注意力不集中,记忆力明显下降。高压氧能短时间内增强大脑供氧,增强记忆力,提高学习效率。
5、有助于提高免疫力
人体的免疫力包括细胞免疫力和体液免疫力两部分,在氧气供应充足的情况下,有利于免疫物质的产生,增强了免疫,抵御外来致病微生物的入侵。
6、有助于改善睡眠
引起失眠的原因大部分与脑缺氧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。高压氧可迅速提高血氧含量,改善脑缺氧,此外还可调节失眠引起的某些基础疾病。
7、有助于改善皮肤状态
高压氧疗法可以帮助提升皮肤弹性,减少皱纹,回归面色光洁、红润。
此外,杨珺也提醒,HBOT虽好,但也存在风险。必须有严格规则的医疗环境中完成,不合适的压力或不当操作可能会导致癫痫发作、听力损失或视力等问题。
首次进行高压氧治疗需经过高压氧专科医生评估后再进行。特别是患有严重心肺疾病、未控制的高血压以及孕妇等特殊人群,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慎重考虑是否适合进行高压氧疗法。
本文章归武汉医师协会版权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whysxh.com/knowledge/knowledge1/7176.html
 
                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