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武汉医师协会心电学科医师分会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刘鸣
临床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患者,一直在服用降压药,可血压却控制不好,自行增加降压药的用量,调整生活方式也无济于事,血压仍忽高忽低。
案例故事
今年60岁的陈爹爹,3年前被检测出患有原发性高血压,一直服用氨氯地平来控制血压。最近,经常头晕、头胀,自行增加药量进行控制,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。服药一段时间后,症状不仅没有好转,反而越来越重,自测血压也是忽高忽低。心中困惑不解:药量也加大了,生活方式责挺健康的,血压怎么就降不下来了呢?近日就诊后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,检查结果显示:高血压(反勺型)!
人的血压有明显的昼夜波动规律,即“两峰一谷”,称为勺型高血压,分别在6~10时、16~20时各有一高峰,而夜间血压明显降低。但也有一部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夜间不降反而升高,称为非勺型高血压。
医生根据血压的类型调整了降压药的种类,并建议降压药由早晨服用改为晚上服用,以改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。服用一段时间后,症状减轻,血压趋于稳定。之前降压不理想,则是因为用药方案不合理,没有定期监测血压,没有根据血压波动的类型调整降压药的种类和服药的时间。
所以专家提醒:一般口服降压药多在服药后半小时起效,2-3小时达高峰,大部分医生推荐每日早晨起床后服用1次。但并非绝对,不可机械复制,不同的血压类型需要“私人定制”。
如何判断血压是否符合正常的血压变化曲线呢?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,能轻松的判断血压的类型。目前,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,为高血压的诊断与疗效监测提供了重要依据。
动态血压监测结果中一个重要的参数—-夜间血压下降率是一项判断血压波动类型的定量指标,根据这一指标,判断血压类型,区分个体差异,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服用时间,使血压降到理想水平。
夜间血压下降率10%-20%表示昼夜节律正常型(即勺型)
血压夜低昼高,推荐每日早晨起床后服用一次长效制剂,联合用药者每天的末次降压药应安排在睡前3-4小时服用,不宜睡前服用,以免导致低灌注而出现缺血性脑卒中。
夜间血压下降率<10%表示昼夜节律减弱型或消失型(即非勺型)
研究显示睡前服用降压药、分次服用降压效果更显著,有助于促使血压节律正常化。
夜间血压下降率>20%为超勺型
白天血压明显升高,晚上明显降低,研究显示长效钙离子拮抗剂可以很好的控制晨峰血压,也不会使夜间血压下降太多。
部分高龄老年人夜间血压高于日间血压为反勺型
夜间血压比白天高,晚上出现高峰,与正常血压曲线相反,建议晚餐后或睡前服用降压药。
当血压控制不好或不稳定时,不要盲目猜测原因,最好到医院,切不可自己盲目增减药、换药,这样不仅不利于控制血压,还会对身体其他器官造成伤害。
本文章归武汉医师协会版权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whysxh.com/knowledge/4862.html